当宋朝邂逅西瓜:一段被史书记录的甜蜜“瓜事”
引言:夏日吃瓜,溯源宋朝
在骄阳似火的夏日,还有什么比抱着半个西瓜,用勺子挖着吃更惬意的事呢?那清甜的汁水、沙糯的口感,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燥热,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如今,西瓜已然是夏日消暑的标配水果,可你是否想过,在千年前的宋朝,人们是否也能享受到这份甜蜜的清凉呢?西瓜在宋朝的历史,就像一段被岁月尘封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探寻其中的趣味与奥秘。
一、“西瓜” 之名首次亮相
若要探寻西瓜在宋史中的踪迹,得先将目光投向五代时期。在《五代史・契丹附录》里,有这样一段引人入胜的记载:“胡峤入契丹,亡归中国,道其所见,云入平川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 胡峤,这位历史的见证者,在契丹的土地上开启了与西瓜的奇妙邂逅。当时,契丹从回纥那里获得了西瓜种子,并采用独特的种植方法 —— 以牛粪覆棚而种 ,成功培育出了大如冬瓜且滋味甘甜的西瓜。
胡峤的这段经历,不仅是他个人的奇遇,更是西瓜传入中国的重要线索。大约在五代十国到宋初这段时期,西瓜随着胡峤的脚步,逐渐进入了中原地区人们的视野。从这一刻起,西瓜便踏上了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开枝结果的征程。这一记载宛如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探索西瓜在中国历史的大门,让我们得以一窥西瓜在古代的传播轨迹,也为后续西瓜在宋朝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二、南宋时期:西瓜的 “中原扎根之旅”
(一)洪皓的特殊 “礼物”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的长河流淌至南宋时期,西瓜迎来了在中原大地广泛传播的关键契机 。这一切,都与一位名叫洪皓的南宋官员紧密相连。
建炎三年(公元 1129 年) ,南宋朝廷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宋高宗赵构赏识洪皓的才能与胆识,任命他为礼部尚书,肩负着求和与迎回徽、钦二帝的使命,出使金国。然而,金国根本无意议和,洪皓一踏入金国境内,便被无情地扣留,开始了长达 15 年的囚禁生涯。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洪皓身处异国他乡,时刻思念着祖国和亲人,却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他在金国四处游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偶然间,他发现了西瓜这种甘甜多汁的水果,心生带回南宋的想法。
绍兴十三年(公元 1143 年) ,洪皓终于等到了回国的机会。历经千辛万苦,他带着满满的思念和一包珍贵的西瓜种子回到了南宋。这包种子,犹如一颗希望的火种,点燃了西瓜在南宋大地蓬勃发展的燎原之势。
(二)皇室到民间的 “甜蜜蔓延”
洪皓带回的西瓜种子,起初被种植在皇家特供菜园中,成为了皇室贵族们的专属美味。宋高宗赵构有幸成为 “南宋吃瓜第一人”,品尝着这来自异国的甜蜜果实,赞不绝口。皇室对西瓜的喜爱,如同星星之火,迅速引发了贵族阶层的追捧。西瓜凭借其清甜的口感、消暑解渴的功效,在南宋的上层社会中迅速走红,成为了夏日里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
然而,西瓜的魅力并不局限于皇室和贵族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瓜种子逐渐从皇家菜园流入民间,开始在江南地区广泛种植。普通百姓们也纷纷尝试种植西瓜,感受这股甜蜜的清凉。一时间,西瓜的种植热潮席卷大江南北,无论是肥沃的平原,还是起伏的丘陵,都能看到西瓜藤蔓肆意生长的身影。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西瓜园》中留下了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当时西瓜在民间普及的盛景。从这句诗中,我们仿佛能看到碧绿的西瓜藤蔓在沙地上肆意蔓延,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西瓜静静地卧在其间,人们品尝着香甜的西瓜,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此外,顾逢也曾在诗中写道:“多自淮乡得,天然碧玉团。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 。” 这些诗词,不仅是对西瓜的赞美,更是西瓜在南宋时期深入民间、备受喜爱的有力见证。
三、宋诗里的西瓜 “众生相”
在宋朝,西瓜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消暑佳品,还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频繁出现在诗词之中。这些诗词,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为我们展现了宋朝西瓜的种植地域、生长形态、食用感受以及它在当时社会的受欢迎程度 。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西瓜园》中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一句,宛如一支妙笔,勾勒出了西瓜生长的画面。碧绿的藤蔓在柔软的沙地上肆意伸展,一个个圆润的西瓜静静地卧在其间,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年来处处食西瓜” 更是直白地告诉我们,在南宋时期,西瓜的种植已经相当广泛,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能品尝到这甘甜的果实。这句诗让我们看到了西瓜在南宋大地的蓬勃发展,也感受到了它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北宋文学家张耒在《海州道中二首》里写道:“逃屋无人草满家,累累秋蔓悬寒瓜 。” 诗中描绘的是一幅荒凉的景象,农户逃亡,房屋无人居住,长满了荒草,然而,在这破败的景象中,秋蔓上却挂满了累累的西瓜。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西瓜顽强的生命力,也从侧面反映出西瓜在北宋后期的江苏农村已经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即使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依然能茁壮成长 。
南宋末年的诗人汪元量在《通州道中》留下了 “西瓜黄处藤如织,北枣红时树若屠” 的诗句。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在西北边塞的荒漠之中,西瓜成熟时,黄色的瓜与如织的藤蔓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这表明在宋朝,西瓜的种植已经延伸到了西北地区,即使是在环境艰苦的边塞,也能看到西瓜的身影,其适应能力之强令人惊叹。
方回在《秋大热上七里滩》中感叹:“吾生所未见,自古恐亦无。秋半不肯凉,赫日炎洪炉。沸湍七里滩,触热乘畏途…… 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焉得大冰盘,沾丐及此徒 。”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酷热的天气,仿佛置身于洪炉之中,而此时西瓜的出现,犹如一场甘霖,瞬间驱散了暑热。“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 生动地表达了西瓜在炎热天气中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它的喜爱和依赖。当人们切开那如青色美玉般的西瓜皮,品尝着清甜多汁的瓜瓤时,所有的燥热和疲惫都烟消云散。
文天祥的《西瓜吟》更是将吃西瓜的感受描绘得淋漓尽致:“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 诗人拔出金佩刀,用力砍破那如同苍玉瓶般的西瓜,顿时,千点红樱桃般的瓜子和一团黄水晶似的瓜瓤展现在眼前。吃下一口,顿觉烟火气全消,牙齿咀嚼时发出清脆的冰雪声,那种清凉舒爽的感觉,仿佛让人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这首诗不仅让我们领略到文天祥豪迈的性格,也让我们感受到西瓜在他心中的独特魅力 。
四、宋朝西瓜的多样吃法
随着西瓜在宋朝的广泛种植和普及,聪明的宋朝人开始发挥他们的智慧,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独特的吃瓜方法,让西瓜的美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炎热的夏日,把西瓜放在水桶里,下放到井里面,泡上一会儿,西瓜就会变得清凉可口,宋朝人管这种方法叫做 “井拨凉” 。这种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利用了井水的天然凉意,让西瓜在没有现代冰箱的情况下,也能成为消暑的佳品。想象一下,在炎炎烈日下劳作一天的宋人,回到家中,从清凉的井水中捞出早已浸泡好的西瓜,切开的瞬间,那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咬上一口,甘甜的汁水在口中四溢,暑气瞬间消散,别提有多惬意了 。
水果切丁再搭配冰块食用,也是宋代比较流行的吃法。以西瓜为例,先将西瓜去皮,取西瓜瓤切小块后配上糖和冰水一起浸泡 。这样做出来的西瓜,不仅又香又甜,吃完果肉,剩下的冰水还能一饮而尽,完全不会浪费,真是一举两得。这种吃法,既满足了人们对西瓜甜美口感的追求,又增添了一份清凉爽口的感觉,让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宋朝人对生活的精致追求。
还有一种吃法,类似于我们现代的水果捞 。把西瓜和其他水果切小块冰镇后,再淋上冰镇过的蔗浆或奶酪,一碗冰凉可口的水果捞就做好啦。在宋代,蔗浆和奶酪都是比较珍贵的食材,将它们与西瓜搭配在一起,不仅提升了西瓜的口感和风味,也体现了宋朝人在饮食上的讲究和创意。这种吃法,就像是一场水果与甜品的奇妙邂逅,各种食材的味道相互交融,为人们带来了丰富而独特的味觉体验。
宋朝人在吃西瓜这件事上,展现出了他们的创意和生活情趣。这些多样的吃法,不仅让西瓜成为了宋朝人夏日消暑的必备美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饮食文化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宋朝西瓜的品种之谜
在宋朝,随着西瓜种植的日益广泛,西瓜的品种也逐渐丰富起来。湖北恩施南宋咸淳年间引种西瓜摩崖石刻记事碑,为我们揭开了宋朝西瓜品种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得以一窥当时西瓜的多样性 。
这块珍贵的石刻上记载了四种西瓜品种,各具特色。“云头蝉儿瓜”,从名字上看,就充满了诗意与想象。元至顺《镇江志》卷四记载:“子有红、黑、黄三种。剖之子稀而肌理若卷云者,名云头瓜,味尤甘 。” 由此推测,“云头蝉儿瓜” 的瓜瓤内部纹理可能如同传统如意云头一般,独特而美丽,种子稀少,味道格外甘甜 。这种独特的纹理和口感,使其在当时备受人们喜爱,成为西瓜中的佼佼者。
“团西瓜”,从字面意思理解,应是形状圆润的西瓜。在那个时代,人们用简单而形象的词汇来描述西瓜的外形,“团西瓜” 的名字直观地展现了它的形态特征。这种西瓜可能具有果实饱满、大小适中的特点,无论是在储存还是食用上,都较为方便,因此在民间广泛种植 。
“御西瓜”,单听名字就知道它的不凡。碑文中记载其为 “细子儿”,说明与当时的其他品种相比,它的瓜子较为细小。“御” 字表明,它可能是专门为皇室培育的优良品种,因其品质出众,被进贡到宫中,供皇室享用,故而得名。能成为皇室的专属贡品,“御西瓜” 在口感、甜度、汁水等方面必定有着独特的优势 。
“回回瓜” 则是一个特殊的品种,它瓜体又长又大,自庚子嘉熙年(1240 年)从北方带种过来 。从其来源推测,“回回瓜” 可能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地区传入宋朝的。它的个头较大,产量可能相对较高,对于满足当时人们的食用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来自远方的品种,为宋朝的西瓜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也丰富了人们的味觉体验 。
这些不同品种的西瓜,在宋朝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各自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它们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当时西瓜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体现了宋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不同品种的西瓜,满足了不同阶层、不同口味人们的需求,成为了宋朝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六、跨越千年的西瓜魅力
从五代时期西瓜初入中原,到南宋时期在洪皓的努力下广泛传播,西瓜在宋朝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从一种新奇的外来水果,逐渐融入了宋朝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夏日消暑的必备佳品,也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的灵感源泉。
宋朝人不仅品尝到了西瓜的甘甜,还通过不断的种植和选育,培育出了多种各具特色的品种,展现了他们在农业技术上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宋朝人在吃瓜方法上的创新,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美食的热爱 。
时光流转,千年已逝,西瓜依然是中国人夏日里最喜爱的水果之一。如今,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了各种各样的现代消暑方式和丰富多样的水果选择,但西瓜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却从未动摇。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承载着我们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炎炎夏日,当我们切开一个西瓜,品尝着那甘甜多汁的瓜瓤时,不妨也想一想千年前宋朝人吃瓜的场景。或许,在那跨越千年的时光里,我们与古人在对西瓜的喜爱上,找到了一种奇妙的共鸣 。
Powered by cc体育吧在线直播篮球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